交通影響評價后評估來了!!!!

昆山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交通影響評價實施后評估

 

交通影響評價是通過對現狀分析及未來預測,提出合理化規劃調整減少交通負荷的重要手段,能夠有效降低大型項目開發建設對周邊交通服務水平的影響,緩解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之間的矛盾。目前,昆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了《昆山市交通影響評價實施后評估》(以下簡稱《后評估》)研究工作,綜合檢查及反饋交通影響評價結果,進一步規范和統一昆山市交通影響評價編制管理工作和審查標準,更高水平提高建設項目規劃設計質量,加快推進項目審批過程,促進城市建設與交通規劃協調發展。

《后評估》研究工作總結了昆山市交評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挑戰,結合當前昆山精細化管理、人性化設計和綠色交通引導的發展目標,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驗,在梳理國家、行業及地方既有標準與規范的基礎上,圍繞交評編制與管理機制、交評審查技術標準和交評從業單位監管三個方面,提出了一系列優化策略與創新做法。

在編制與管理機制上,修訂出臺《昆山市交通影響評價編制與管理細則(2021版)》。單獨界定了預交評的啟動條件,細化量化了報建交評的啟動條件,明確劃分了交評結論中強制性措施和指導性建議的內容和作用。同時,根據項目區位、項目類別、用地規模、總建筑面積、停車位數量5大關鍵指標,確定交評成果是否需專家參與審查。

在交評審查技術標準上,出臺《昆山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審查工作指南(2021版)》。在外部交通方面,對建設項目周邊的道路、公交、慢行、停車等交通設施技術標準進行整合統一;在內部交通方面,對建設項目相關4大典型交通設施(出入口、內部通道、停車設施、配建公交首末站)、17項指標進行整合、細化、提升和補充。另外,針對6類典型建筑類型(住宅、商業、辦公、醫院、學校、工廠)不同的交通特征,進行重點剖析,提取各自對應的交評審查要點。

在從業單位監管上,基于公平公開、多維考評、優勝劣汰的原則,制定了交評成果和從業單位年度考評機制。一方面,從基本要求、內容成果的完整性和技術創新性3大維度考核編制成果質量;另一方面,建立交評編制單位信息庫,基于單位實力、年度績效和承擔項目獲獎情況3個維度,每年定期進行編制單位信用考核,根據評分結果評定編制單位等級,并將考評結果定期向社會公開。

昆山開展交評工作已超過15年,完成了近500項交評項目,經歷了“探索”“發展”“成熟”“創新”四個階段,現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影響評價編制與管理制度,在改善建設項目交通規劃模式、優化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布局、營造美好交通出行環境等方面起到了未雨綢繆、提前謀劃的積極作用。本次研究選取了3類區域,6大典型建筑類型,20個典型項目做詳實的踏勘調研,研究交通設施特征,同時發放了1500份問卷,收集昆山市民對地塊出入口、內部通道、停車等交通設施的意見。研究成果從切實保障市民高品質交通環境出發,為規劃、設計和管理人員提供工作依據和設計指導,保障城市發展和交通建設的良性互動。